天气转暖,户外健身运动开始热起来,遍布城乡社区的健身设施备受欢迎。据统计,目前全市各类健身设施增加到1.1万余处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3.3平方米,实现了城市社区“8分钟健身圈”和农民健身工程基本全覆盖。这些公共健身设施让百姓受益匪浅,不过也有市民反映身边有的健身场地年久失修、开放时间不合理、设施超期“服役”等,呼吁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把这些便民设施修好、管好、用好。
市民郑先生向党报热线反映,高新区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北侧有一处网球场,因设施损坏已关闭两年,球友们希望能尽快修好开放。
记者近日探访发现,该网球场位于高新区广茂路、华中路路口东侧的祥茂河岸边,为露天笼式结构,长约220米,宽约40米,面积比标准足球场大。记者绕场一周看到,所有出入口都锁着,场内12块网球场地的塑胶地面老化、开裂,球网缺失,支架倒地。
“之前因为场地大、设施好,又不收费,深受网球爱好者的追捧,不仅附近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练网球,市区的网球爱好者也常来这里切磋、交流。”在附近健身的李先生遗憾地说,由于球场年久失修,从2021年就无法打球了,2022年初,相关的单位关闭了网球场,但一直没有修理。
记者了解到,2023年9月,青岛高新区管委曾就高新区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网球场荒废一事回答“民生在线”网友提问,介绍该网球场于2010年随祥茂河绿地景观工程同步建设,于2011年对社会开放,2022年初因塑胶地面老化开裂、围网锈蚀破损等问题关闭,并按程序被纳入改造提升项目。
网球场改造计划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?记者从高新区建设部门了解到,该网球场已列入高新区郊野公园前期研究项目。记者追问该球场何时动工维修,工作人员表示,该项目正在开展方案研究,还没有具体的动工打算。
“近年来,祥茂河沿岸新建了多处篮球场、足球场和儿童活动场地,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市民的运动需求,但落成十余年的网球场迟迟得不到修缮而闲置,令人可惜。”市民郑先生说,希望有关部门重视现有场地的维护和管理,避免资源浪费。
近日,有多名市民向党报热线反映,青岛山公园内一处公共综合球场突然缩短了白天开放时间,经常来此锻炼的市民觉得不太合理。
据市民王先生介绍,这处综合球场由一处空地改建而成,于去年7月免费向市民开放,今年春节假期后,球场白天的开放时间就大大缩水了,上午9点半至下午4点都闭门谢客。
上午8点,记者在青岛山公园北门附近的山腰处看到了这处笼式球场。场内铺设了人工草坪,安装了球门、篮筐、板凳等设施,有6名市民在此锻炼。此外,场地内还建有公共厕所。
据晨练的市民介绍,公厕管理员负责球场管理,上午9点半清场关门,下午4点开门,而以前这里是全天开放。球场的关闭也影响到公厕的正常使用。
记者看到,公厕门口公示的开放时间是春、夏、秋季的5点至23点、冬季的6点至22点,管理单位是市北区园林绿化工程一公司。
“球场开关门时间是公司定的。”公厕管理员向记者证实,球场是进出公厕的必经路,球场关闭期间,公厕无法使用。
临近中午,记者再次来到球场,这里的大门已经上锁,恰巧有3名市民想来此踢球,却吃了“闭门羹”。
记者从市北区园林绿化工程一公司了解到,球场前期实施常态化开放时,附近学校的师生经常利用体育课时间来此活动,一些设施损坏,不仅增加了维修成本,还影响市民体验,公司为此避开学校教学时间,改为在市民晨练、晚练的时间开放球场。市民如果有运动需要,也能够最终靠电话预约,而对于球场关闭期间公厕没办法使用的问题,目前没有好的办法。
近日,市民王女士反映,即墨区新兴路和平广场北侧的健身设施已使用了十余年,有些器材已损坏,去年广场实施“微更新”改造,这批超期“服役”的健身器材经过粉刷后重新上岗。
记者在和平广场西北角找到这些粉色的健身器材,从远处看都很“光鲜”,但走近查看发现,这批器材的部分漆面已经脱落,露出底色和锈迹,还有一些器材“缺胳膊少腿”没办法使用。根据器材上的铭牌标注,这些健身设施的安全使用的时间为4至6年不等,安装时间已经没办法看清。据建筑设计企业工作人员推测,这批器材是2012年之前安装的。
即墨区店子山一路25号居民区广场上,也存在健身设施损坏和超期“服役”的情况。器材上的铭牌显示,这批健身设施的安装时间为2014年2月,安全有效期为8年。据附近居民介绍,2022年,这片区域开展老旧街区改造,当时这批健身设施就已经损坏并且过了安全使用的时间,居民曾提出更换健身器材的请求,但没能实现。该社区物业称,物业已将健身设施破损毁坏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,一直无人前来修缮。
通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表示:“公共健身设施的投资建设主体很复杂,一般是谁建设谁维护。市民发现器材破损后能够最终靠居委会反映,待工作人员确定器材的责任归属后,协调建筑设计企业维护管理。”
记者采访发现,这些超期“服役”的公共健身设施由同一家器材厂家生产、安装。据该公司售后人员介绍,目前,这些公共健身设施已超出安全使用年数的限制,因为配件已耗尽,无法维修,只能逐渐淘汰更新。
为加强青岛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,构建更高水平的青岛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今年1月1日施行的《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》,针对不同主体建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,明确了管理维护责任单位。例如,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,由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单位负责;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资助建设的体育场地设施,由接收单位负责。
“相关规定对促进全民健身设施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。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,该条例不具有溯及力,条例实施前已建设的健身设施,管理维护需按原先规定明确责任。”山东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田雨说,“近年来,为满足市民需求和夯实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基础,青岛市加大投入力度,以惠民、便民理念建设全民健身设施,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。伴随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迅速增加,相关单位还需及时梳理设施台账,加大管理维护力度,压实责任主体,尤其要及时拆除和更新超期‘服役’、存有安全风险隐患的健身设施。”
田雨还建议,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维护管理单位要及时将场地开放时间、器材使用和维保情况纳入信息化平台管理,以市民需求为出发点,调整落实健身场地设施的开放时间。
市政协委员、青岛体育资源及IP交易买卖平台主任安波认为,政府资金、人力投入有限,有关部门可以向第三方维保企业开放合作场景,针对各种室内外健身设施和路径,规划先行,联合投资共创共建,政府公益投资为主,社会资本和管理运维同步注入,形成公共体育设施场所投入、使用与维保的长期稳定运行,实现公益与收益的双赢。“在市场化运营的过程中,健身产业链将得到延伸,并激励第三方维保企业积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。例如,可以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市场化场馆设施运营体系中,提高其薪资待遇,保障维保工作稳定健康发展。”安波表示。